close

從《閱微草堂筆記》看紀昀的真率訴求

2006/9/12
從《閱微草堂筆記》看紀昀的真率訴求
李佩蓉
一、訴求根源
(一)慣看世態炎涼的晚境心態
(二)務實致用的為學態度

二、訴求呈現
(一)撰書原則
1.闕而不論:異事存疑(例:灤六1巨人東望)、人物存疑(例:如四6讀如捲舌音)
2.多元觀點並陳:判例(單傳弟殺兄)、新聞(例:如三38燒海漂木)、故事(例:如一7外國鬼、上古仙)
(二)主題碰觸
1.老學究:(例:如四31老鬼詈狐,玩弄四金)、守財奴(狐為請客)
2.官吏判案要求:(例:如三50「冥司司法至嚴,而用法至慎,但涉疑似,雖明知其事,證人不具,終不為獄成」)
3. 貞節觀:(例:如四19事翁死而後改嫁;遭強暴婦女不應受罰)
4. 天道觀:(例:如三6夢煙花而墮煙花)

(三)評價方式
1.作者評價:(例:如四32孝廉不救妹「盜遽乘之,使人一快,失而弗敢言,得而弗敢取,又使人再快,至於椎心茹痛,自匿其瑕,復敗於其婦,瑕終莫匿,更使人不勝其快)
2.學者評價
3.狐鬼評價:(例:如一3道士算錢,狐抗議;胸有正氣狐鬼避之)
4.因果評價

三、訴求意義
(一)承繼筆記記軼傳統
(二)人我關係的新呼籲

參考篇目
吳 波:〈《閱微草堂筆記》「狐」形象的文化意蘊及其審美特徵〉,《明清小說研究》(2005年第1期),頁124-135。
吳 波:〈紀昀的晚年心態與《閱微草堂筆記》的創作〉,《明清小說研究》(2003年第1期),頁201-212。
韓希明:〈敘商海沉浮 見世情冷暖──試論《聊齋志異》、《閱微草堂筆記》商人形象之異同〉,《明清小說研究》(2002年第2期),頁177-184。
徐世中:〈論《閱微草堂筆記》的諷刺藝術〉,《哈爾濱學院學報》,第23卷第5期(2002.5),頁92-95。
吳 波:〈紀昀的家世及其對《閱微草堂筆記》創作的影響〉,《明清小說研究》(2001年第3期),頁223-236。
汪龍麟:〈20世紀《閱微草堂筆記》研究綜述〉,《殷都學刊》(2000年),頁77-81。
李劍峰:〈情趣與理趣──《聊齋志異》與《閱微草堂筆記》比較研究之一〉,《蒲松齡研究》(1994年第1期),頁90-97。

註一:《閱微草堂筆記》包括:灤陽消夏錄六卷、如是我聞四卷、槐西雜志四卷、姑妄聽之四卷、灤陽續錄六卷。
註二:《閱微草堂筆記》故事舉隅:

灤陽消夏錄四 第29則
又佃戶何大金,夜守麥田,有一老翁來共坐,大金念村中無是人,意是行路者偶憩,老翁求飲,以罐中水與之,因問大金姓氏,並問其祖父,惻然曰:「汝勿怖,我即汝曾祖,不禍汝也。」細詢家事,忽喜忽悲,臨行,囑大金曰:「鬼自伺放燄口求食外,別無他事,惟子孫念念不能忘,愈久愈切,但苦幽明阻隔,不得音問,或偶聞子孫熾盛,輒躍然以喜者數日,群鬼皆來賀,偶聞子孫零替,亦悄然以悲者數日,群鬼皆來唁,較生人之望子孫,殆切十倍。今聞汝等尚溫飽,吾又歌舞數日矣。」回顧再四,丁寧勉勵而去。先姚安公曰:「何大金蠢然一物,必不能偽造,斯言聞之,使人追遠之心油然而生。」
→極有情,非文言為之不得如此動人

灤陽消夏錄四 第51則
先叔儀庵公,有質庫在西域中,一小樓為狐所據,夜恆聞其語聲,然不為人害,久亦相安。一夜,樓上詬誶鞭笞聲甚厲,群往聽之,忽聞負痛疾呼曰:「樓下諸公,皆當明理,世有婦撻夫者耶?」適中一人,方為婦撻,面上爪痕猶未愈,眾鬨然一笑曰:「是固有之,不足為怪。」樓上群狐亦鬨然一笑,其鬥遂解,聞者無不絕倒。儀菴公曰:「此狐以一笑霽威,猶可與為善。」
→人狐互動親密

灤陽消夏錄六 第1則
烏什回部將叛時,城西有高阜,云其始祖墓也。每日將暮,軋見巨人立墓上,面闊逾一尺,翹首向東,若有所望,叛黨殄滅後,乃不復見。或曰是知劫運將臨,待收其子孫之魂也;或曰東望者,示其子孫,有兵自東來,早為備也;或曰回部為西堿向東者面南也,示其子孫不可叛也,是皆不可知,其為烏什將滅之妖孽,則無疑也。
→多元觀點並陳的筆記態度

如是我聞一 第3則
京師某觀,故有狐,道士建醮,醵多金,蕆事後,與其徒在神座燈前會計出入,尚闕數金,師謂徒乾沒(私吞),徒謂師誤算,盤珠格格至三鼓未休,忽梁上語曰:「新秋涼爽,我倦欲眠,汝何必在此相聒?此數金非汝欲買
媚藥,置懷中,過後巷劉二姐家,二姐索金指鐶,汝乘醉探付彼耶,何竟忘也?」徒轉面掩口,道士乃默然斂簿出。剃工魏福,時寓觀內,親聞之,言其聲咿咿呦呦,如小兒女云。
→狐為正義導師

註三:眾人回應摘要
淑:真率的定義為何?
怡:紀昀的人生態度可對照《四庫》編輯狀況與其序之述寫。
建:老學究的書寫與傳統笑話模式之關係?其間有無「葷笑話」?
志:多則未寫出結局不負責任。
子:《聊齋》有意模仿古音韻為文,《閱微》如何?某奇幻藝術獎評提及文言選擇之效果(煩請子權找找檔案)。
○:可關心此書如何出版?何處印製?讀者群如何?或可解答關於「雅俗」定位的問題。

其他可參考資料
李壽菊:《狐仙信仰與狐狸精故事》,台北:學生書局,1995年。
馬清福:《明清鬼狐》,瀋陽:遼寧大學出版社,1991年。
李劍國:《中國狐文化》,北京:人民文學出版社,2002年。
金洪謙:《「狐狸精」原型及其在中國小說裡的文化意涵》,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,2001年。
劉雪真《傳統小說中狐妻故事之研究》,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,1992年。
楊國樞、余安邦:〈從歷史心裡學觀點探討清季狐狸精故事中的人狐關係〉
胡 堃:〈論中國古代狐仙故事的歷史與發展〉、〈中國古代狐信仰源流考〉


以下文章來自: http://blog.roodo.com/myreading/archives/3792715.html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媚藥
    全站熱搜

    afjh454f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